首页 > 专题 > 普通公路动态

【打印】

【字体:

新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慰问高温一线公路建设者

发布日期:2025-07-15 信息来源:

新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慰问高温一线公路建设者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连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给公路一线工作者带来极大“烤”验。7月14日上午,新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杰来到省际通道畅通工程施工现场,慰问在高温下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一线施工人员,为他们送去夏日清凉,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要领导陪同慰问。

在施工现场,刘杰详细询问一线施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及身体状况,了解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情况,叮嘱他们合理调整时间,注意高温时节自我保护,并为他们送上了夏季防暑慰问品。

刘杰强调,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理念,既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又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施工人员要保重身体,加强自身防护,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公路中心要进一步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及高温作业引发的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

下一步,新野公路中心将继续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发扬铺路石精神,在酷暑季节凝心聚力不断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王云伟  王崇山

 

 

 

西峡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夜紧急处置塌方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7月13日深夜4点30分左右,西峡境内S328线K474+280处突发塌方,大量土石涌入路面,导致该路段双向交通中断,给过往车辆和群众出行安全带来极大不便。

接到险情报告后,西峡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抢险人员首先在塌方路段两端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疏导交通,防止过往车辆误入危险区域,避免次生事故发生。同时调配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大型抢险设备,立即展开清障作业。

由于塌方发生在深夜,光线不足给抢险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抢险队员们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利用应急照明设备,为现场提供充足照明,争分夺秒清理塌方。面对堆积如山的土石方和复杂的现场环境,采用“先抢通路面、对大块岩石进行破碎、清运土石”的步骤展开作业。装载机和挖掘机在抢险队员的熟练操作下,高效地将土石方装载到运输车辆上,抢险队员紧密配合,对破碎后的小块岩石和散落的土石方进行清理。目前累计清理土石方400余立方米,出动抢险人员5人次、机械设备3台次,历时2个半小时,该路段塌方全部清理完毕,公路恢复正常通行。

西峡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有效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通畅,彰显了应急抢险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下一步中心将持续加强对该路段的巡查和监测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山体状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西峡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胡越  吕茵)

 

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以务实举措助推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决策部署,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以制度为纲、以行动为本,多措并举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

思想铸魂深植节约意识理念中心通过专题学习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核心要义及新修订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剖析公车私用、超标接待等“四风”问题危害,引导职工树牢“勤俭办一切事业”理念。同时,发布《厉行节约倡议书》,在办公区设置节能标语,推行“无纸化办公”“人走灯灭”等行动,将节约意识融入日常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重效能”的浓厚氛围。

制度固本构建长效管控机制中心聚焦公务接待、办公耗材、车辆管理等关键环节,《关于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围绕三大领域细化要求一是项目建设“零闲置”评估资金开支必要性,压减非刚性支出,确保资金精准投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等民生关键领域。二是机关运行“零浪费”推行智能照明系统做到人走灯灭,办公用房严格执行人均面积标准,杜绝豪华装修与超标配置。推行数字化办公,文件流转、审批全程电子化,减少纸张使用量三是公务活动“零违规”严控“三公”经费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公务接待定场所、定菜单、定人数,严禁无公函接待;公车实行“一车一账”GPS轨迹监管,节假日封存停驶,严禁私车公用

监督问效压实责任闭环链条中心督查室对各部位办公用房进行测量,针对超标办公用房立行立改,同时,加大对办公场所的督查力度,针对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坚决制止。有效树立“过紧日子”导向。

节约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政治本色的必答题。下一步,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将勤俭节约融入公路养护、项目建设等主责主业,打造廉洁节俭机关,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清廉动能。

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惠付可  周婧

 

坚守责任段  文明践初心

 

为深化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创建工作,2021年启动“周四”文明实践日制度以来,西峡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数年如一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志愿者开展路段文明执勤活动,以常态化维持秩序、保洁等,推动城市环境提升与文明风尚培育,赋予文明城市创建公路力量。

中心采用“班子成员+股室分组+志愿者联动”模式,每周四机关抽调人员早上8点至下午6点坚守责任路段执勤,主要负责路段路面清扫、车辆有序停放、小广告垃圾清理,绿化带枯枝败叶拾捡以及文明宣传倡导等,志愿者通过现场教育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纠正逆向停车、占压盲道等行为。在自己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同时,监督行人文明过马路、文明行车、文明讲话。

通过活动持续开展,责任路段天天保持干净、卫生、整洁,分包路段责任区内常态化保持无垃圾、烟头等生活垃圾,道路边沟、涵洞通畅,行人自觉遵守行车规则,行车秩序良好,得到县“双创”指挥部充分肯定和赞扬。        (西峡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周慧慧)

 

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全力做好2025干线公路平交路口治理工作

 

根据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度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市政府第三批交办给桐柏县穿村过镇平交路口治理任务数101处,涉及桐柏县境内G312 S227 S333 S334 四条干线公路。后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又接收到桐柏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交办的G312线60处隐患路口的治理任务,共计对161处隐患路口进行整治。

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紧扣“除隐患、防事故、保安全”核心目标,全链条发力、全环节攻坚,目前已高质量完成第三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任务。

一、强化高位推动,下好“先手棋”聚合力。桐柏县委、县政府将专项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统筹推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扩大覆盖面,开展交通安全宣讲,累计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掀起“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整治”的氛围。

二、强化靶向施治,打好“精准牌”除顽疾。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确保整治“有的放矢”。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会同交警部门对全县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开展“拉网式”排查,聚焦交通标志标线缺失、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精准锁定101处隐患路口,建立“一路口一台账”。邀请交通设计院专家实地勘查,对每个路口风险点“把脉问诊”,从标志标线优化、设施增设到视线提升,逐项明确技术标准和施工要求,确保整治“药到病除”。

三、强化责任落实,实施“组合拳”抓实效。构建“财政保障+任务包干+调度攻坚”三维责任体系。一是资金保障“硬支撑”。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争取县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隐患治理工作,为整治提供坚实财力支撑。二是任务包干“强推进”。针对101处隐患路口分布广、涉及2条国道、3条省道的实际情况,实行“班子成员包片、部门包点”责任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对账销号。三是调度攻坚“解难题”。建立“每周一调度”机制,现场办公,对进度滞后的路口“把脉开方”,协调解决用地、资金等堵点问题12个,推动整治工作高效突破。

四、强化科技支撑,织密“智慧网”提效能。坚持“传统+科技”双轮驱动,提升整治质效。此次平交路口治理工作中累计安装道路预警系统2套、测速系统32套,增设主线标志牌202套、支线标志牌191套,施划标线1.36万平方米,砍伐遮挡标志树木8260余棵,修复路口混凝土路面1300平方米,交通设施规格、标准较去年全面提升。

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根本在于“高位推动”的合力凝聚,核心在于“靶向施治”的策略运用,关键在于“责任落实”的压力传导,依托在于“科技支撑”的数智赋能。下一步,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持续贡献桐柏公路力量!

(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何定)

 

方城公路:公路人的夏日坚守

 

流火七月,方城大地高温持续攀升,热浪炙烤着脚下每一寸土地。方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干部职工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奋战在公路养护第一线,用汗水守护着县域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他(她)们那橘红色的身影构成夏日公路线上的风景。

“越是高温天气,公路越容易出问题,我们得赶在当天气温最高前多干些活儿。”清晨六点,天已大亮,公路养护工人已整装待发正在进行清扫保洁作业的花亭路道班班长黄广才时不时的擦着额头的汗

伴随着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和洒水车的轰鸣声,他们沿着公路缓缓前行,不放过一片落叶、一块碎石......

阳光逐渐变强,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工作服,紧紧贴在背上,但他们手中的动作丝毫没有减慢,只为让过往车辆能在干净整洁的公路上安全行驶。

正午时分,气温突破38℃,路面温度更是高达50℃以上。越是高温天气路面作业效果越好。国道G234脱脚河道班养护工人正在进行路面灌缝作业。他们先将缝隙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再用灌缝机将滚烫的沥青胶注入缝隙中。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灌缝用的沥青胶温度超过180℃,稍微一碰就可能烫伤,但这活儿必须趁热干,才能保证质量。”操作灌缝机的脱脚河道班班长刘金来戴着厚厚的手套,脸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路面上,瞬间蒸发。尽管脚下的鞋子被烫得有些发软,热浪裹挟着沥青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但他们依旧专注地盯着每一道缝隙,确保灌缝饱满、平整,有效防止雨水渗入路面基层,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下午4点,在小史店道班一处路面病害处理现场,养护工人们正忙着切割、清理、填补坑槽。摊铺机、压路机来回作业,轰鸣声震耳欲聋。负责指挥作业的养护股股长孟令涛说:“高温天气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易下降,正是修补路面的好时机。我们得抓住这个窗口期,及时处理坑槽、裂缝等问题,避免病害扩大。”

养护工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混合料,有的负责摊铺平整,有的负责碾压夯实。滚烫的沥青混合料散发着灼人的热气,他们却毫无惧色,用双手将混合料铺平、压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

截至目前,整修路基边坡530630㎡,疏通边沟84200m;维修路基构造物13m/4处;挖补坑槽8962㎡,切割灌缝106012m;维修安全设施12米/2处,维修标志牌26块,补栽道口桩18个;补植路林790棵,绿化管护952844㎡/285061株清理路面堆积物1026m³,出动洒扫车辆1086台次,道路洒水除尘及保洁15530公里。施划道路标线:保养桥梁99113m/1353座,涵洞30706m/1810道

下一步方城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针对高温天气特点,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采取“早出工、晚收工、中间避高温”作业模式,确保养护工作安全高效推进保障公路始终处于良好通行状态。

(方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张书祥)

 

卧龙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修复路面坑槽 保障群众通行安全

为全面提升辖区农村公路通行效能,彻底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群众安全、顺畅出行。卧龙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迅速行动,组织养护人员开展辖养公路路面坑槽集中修补行动,以扎实举措筑牢公路安全基石。

作业现场,养护人员采用冷补料技术开展修复作业。冷补料具有施工便捷、无需加热、受温度影响小等优势,可在常温下直接铺设,且修复后短期内即可开放交通,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干扰。在修复过程中,养护人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作业区域,确保施工安全有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先对坑槽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松散石料、杂物及积水,确保基底干燥整洁;随后均匀喷洒黏层油,增强冷补料与原路面的黏结力;再将冷补料填满坑槽并压实平整,保证修复后的路面与周边路面高度一致、过渡平顺。

下一步,卧龙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持续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巡查与养护力度,对新出现的路面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切实筑牢农村公路安全防线,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

(卧龙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张晓英  景亚南)

 

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扎实做好高温汛期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近期省、市领导批示要求和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切实做好高温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周密部署,扎实做好高温汛期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时刻保持警戒清醒。中心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部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部门关于应对高温极端天气的相关精神上来,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举一反三,对当前高温天气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把困难和问题、措施和方案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全力做好高温天气下公路安全生产、灾害防范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聚焦重点路段,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中心对管养路段开展拉网式、动态化安全隐患排查,重点聚焦易受强降雨冲刷、易积水内涝、易发生边坡塌方及地质灾害的路段,以及桥梁、涵洞、急弯陡坡等关键节点。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迅速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实施闭环管理。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临时用电安全、防火安全以及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强化后勤保障,科学调整作业机制。针对高温酷暑的严峻挑战,中心制定了精细化的劳动保护方案,科学调整高温时段户外作业安排,采取“抓两头、歇中间”的轮换作业模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通过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措施,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值班值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中心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遇有突发事件或重要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和处置。应急仓库提前对各类应急物资进行全面清点和补充,确保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充足,随时可用;应急抢险队伍做好准备,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的高效应对,全力保畅。

(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惠付可  周婧)